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傲雪寒梅经典诗句(风雪寒梅美诗五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9:28:42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唐末 · 李九龄《寒梅词 》

庾岭被古人认为是梅花的故乡。也对,也不对。说不对,是因为现代的植物考古,已经前溯到梅花最初的起源,是在西南喜马拉雅山地。说对,是因为至少在六千年前,原始梅花已经通过飞鸟动物传播,在长江流域和岭南的山地形成了成片的梅林。而岭南地区的野梅花,因为果实品质好,酸甜可口,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和方国时代,就作为重要的食品用于交换和贸易。

至少有历史典籍可以查证的,就是商朝的贵族在祭祀宴饮上,会使用梅果。而且武丁时代的大臣傅说,是这样劝武丁重用人才的,他说好的人才就像梅子一样,梅子放在汤羹里,调和酸咸,让所有来的贵客都能尽情感受食品之美,感恩王者的凝聚力,好的人才就像梅子一样,能够聚拢诸侯和下属,形成一种团结和大家都满意的局面。

而当时入菜入鼎的梅子,产自岭南一带,为当时占据的部落和土著人拥有,到了周朝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有南越国。作为南越国,这里的梅子是重要的经济贸易产品。为了和梁国交好,南越国的使者带了一枝梅花作为国礼,结果被不懂得这礼物贵重的梁国大臣轻薄,还是梁王知道含义,热情接见。因为梅子好吃,树难栽。当时的南越已经掌握了梅树种植的技术,拥有优良的梅树品种。也就是那个时期,好品种梅树才由岭南广泛推广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了汉朝,江南成为梅子梅树的人工种植中心。

而庾岭一带的野梅花,以开花早,天然梅树丰茂,被中国古代传统认为是梅花的起源地。庾岭梅花,久负盛名。

当庾岭的梅花绽开第一朵花开时,千万种花卉正在寒天冰雪里,冻得瑟瑟发抖。

而梅花正是想做国家的栋梁,努力开花结果,所以在这风雪天气里,也勃然生长开花,任凭风雪欺辱。

这当然是动用了中国历史上关于梅花的第一文史典故,傅说的人才论,来歌颂梅花的高岸。是人才自然不同凡响,不畏惧风霜雨雪。

那么古代为什么重视梅花和果实?因为在宋朝米醋成为酸性调料之前,梅子以其特殊的酸味,成为仅次于盐的生活和身体必须品。酸味对于肠道消化和化解身体疾病,是有重要功能的。这也是我们在汉朝的诗赋里,多见梅花与天山雪并写,因为当时有很多南方人报国从军,从梅花乡,戍守风雪边塞,在唐宋的诗词里,多看见梅子,梅子黄时雨。

“逢春莫问枝南北,对雪休分腊后先。

岂独惜花长欲醉,相宜尤是雪寒天。”北宋 · 黄裳《梅花 》

宋朝人热爱梅花。因为经历过盛唐鼎盛,晚唐战乱的人们,不再狂热于牡丹的艳冶,而渴望长久安定。那耐寒的梅花,冬有花,夏有果,生生不息,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心理。

梅花花期长,在冬至前就有早梅,十二月是梅花盛花期,迎春迎年,跨年又有春梅。梅花是敏感于阳光的花卉,仿佛是迎接冬至太阳的回归,一直引领春天的到来。

哪怕是在冬天的严寒冰雪里,也俏丽开花。

梅花对应天机时令,又如人心的向上而敏慧。

踏雪寻梅在宋朝流行,未必非要是真正的雪天,小雪节气,大雪节气,小寒,大寒,春节,都是梅花与雪与阳光的舞步。

但是如果遇见真正的雪,那就是最美的双向奔赴了。

因为代表寒冷中的春意,别致而顶格的美好。

梅花开了,就代表春意归来,你也别问是南枝还是北枝的花最先开,因为这就是一树春。

梅花开了,正逢雪花飞舞,你也别纠结是腊前雪还是腊后雪,因为梅花爱雪,雪爱梅花。

我岂是只因为爱花才对酒当歌?我喜欢的就是梅花和雪的共振和相激。越寒梅花越美,有雪梅花更艳。雪照梅骨,梅动春心。

不死的梅花啊!

“碧玉香深冷翠篝,梦魂不到玉搔头。

暮天欲雪寒如此,且问梅花愁不愁。”南宋 · 方岳《代赠 》

一般《代赠》都是写一个孤独高洁的女子,表达同情和感慨。

一朵梅花开了,像玉一样洁白,散发着幽香,可是这里这么冷,只有无尽的寒竹。

一枝梅花,就像一柄精致的玉簪子,遗忘在这里。

这是谁的簪子,它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天色已经黄昏了,马上就要下雪了。如此的寒冷,梅花开得如此的清艳。

我问梅花,你担不担心即将到来的风雪,无人记挂和陪伴?

你是否绝望于寒雪的夜晚,无望却不绝的相思?

从植物的耐寒性来讲,梅花是不愁的。因为一枝花开之后,是千万枝的花开,梅雪相兼一万枝。

是开始的清秀的花发,走向繁茂的盛开。

但是这首是的另一种美,乃是传达人心的哀怨和相思。

这位姑娘,你独自在守望一个负心的人。

所有的文字实际都是作者的自画像来看,方岳大约也是说自己被皇帝冷落和遗忘,空有才华和傲骨,焉能不愁。

这首诗要慢慢读,寒梅初花之美,如簪如玉。






“巫山神女欲回车,滕六留云布玉华。

流水不冰翻有气,老梅虽冻自宜花。

幸逃僵死榆关戍,相伴饥眠草屋家。

种麦已迟天岂恝,一声晴意晓檐鸦。”南宋 · 陈著《雪寒 》

这是晚年陈著,写风雪梅花兼自拟的诗,极其有寒冬的氛围感。

天上云雾缠绵,仿佛是巫山神女在做最后的告别,缠绵风雨,淅沥不绝。最后,她留下漫天的雪花,将自己裹进一片茫茫中。

这样的天气,流水将冻未冻,还在流淌,老梅树已经冰凌满身,却开出了树梢洁白的梅花。

我自己幸好逃过了北方冰天寒地的征役,在这荒山野地里,草屋安家,也是饥馑清贫。

这雪天寒气,我自己种麦已经误了时段,但是老天眷顾,眼看着雪过云销,一丝阳光照在了树上的乌鸦上啊。

那么这里的美句,就是老梅虽冻自宜花。显示他自己在如此清寒的环境中自强不息。

趁着小雪之后的晴朗,他必定带着锄头下田。

宋朝灭亡后,很多人不和元朝合作,不参与元朝对于汉族人的治理,而是靠最辛苦的劳作,维持生存,表达自己的志向。用时间等待民族的复兴。


“飘飘风中雪,沥沥桥下水。

雪寒换清骨,水浅漱尘耳。

诗情散天壤,妙处乃在此。

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南宋 · 姚勉《灞桥骑驴 》

很喜欢这首诗。将寻常野景写得深邃又清雅。

骑着驴子走在灞桥上,飘飘是天上的雪花,流淌的是桥下的溪水。

寒气袭来,何妨,就用这雪寒之气,让自己骨清神睿。

溪水清浅,这又何妨,正好洗洗耳朵,远离尘嚣。

我就悠悠地在雪天里,慢慢骑着驴子,慢慢走过灞桥河。

我喜欢这景色,喜欢这景色带给人心灵的寒美和诗意。

我转眼看到了灞桥边的梅花,我笑了起来。

原来知己就在身边,是身边着无声却矗立的水岸梅花啊。

我清它亦清,我寒它亦寒,寒花对望眼,相笑天地间。

一个人在最卑微处,仍旧能够自洽,这种乐观,在乱世和末世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过最简单的生活,享受最大的自由,并将坚毅流传。

梅花最能代表中国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