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全面战争官职详解(汉匈两极世界汉朝如何扭转局面?!)
匈奴,大汉王朝唯一的对手,草原游牧大帝国的开创者,第一次统一了全民骑马射箭为生的北亚“怪物房”,决定了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许多民族的命运,这个族群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天降大任的斯人,冒顿单于。
草原秦皇
冒顿单于是头曼单于的太子,本该顺风顺水的接班,但意外却又不意外的是,冒顿遭遇了一个极为老套的宫廷伦理狗血剧情,那就是他爹头曼单于依宠于年轻的小老婆所生的小儿子,想让冒顿给他弟弟让位置。怎么让冒顿乖乖让位呢?头曼单于用了一个莎士比亚都不敢这么写的法子,他把冒顿送到西域大国月氏去当质子,随后马上发动偷袭,故意激怒月氏人,打算借敌国之手除掉自己的亲儿子。没想到冒顿的武力值太高了,竟然在月氏抢了一匹好马,“一路向北”润回了匈奴。头曼单于看见死里逃生的冒顿,震惊而又不失尴尬的感慨,好小子真有种,把1万骑兵交给冒顿来指挥。冒顿说他好累,已不忍心再爱谁,既然父皇拿我当哈布雷特贤侄,那就别怪儿臣做俄狄浦斯带孝子。
冒顿对麾下1万骑兵的训练只有一个主题。“to射or not射”!
这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冒顿自己用的箭是飞行时自带音响效果的信号键,冒顿下令我的响箭射哪里,你们就跟着射哪里,违令者格杀勿论。几经过一箭三连的练习过后,冒顿开始动真格的,他把信号键朝自己最爱的宝马射去,有些练习两轮半的老实人不敢跟着三连,当即被处斩。冒顿又冷酷的把响箭射向了自己宠爱的妻子,又处死了几个不敢射杀冒顿爱妻的冤大头。想当年商鞅立木树立权威,不知道花了多少真金白银,冒顿单于竟以惩代奖,空手套了一支军令严明的私人武装,借着一次跟随头曼单于围猎的机会,冒顿向父亲射出了复仇的响箭。左右侍从凭本能的求生欲拉弓就射,这么多一箭三连飞过去,老单于当场惨死,冒顿毫不留情的屠杀他爹的小老婆,小儿子以及忠于老爹的亲族旧臣,在一片血泊中登上了单于之位。
这一年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在秦失其鹿,汉重灭六国,那个决定中原历史走向的风云年代,冒顿单于大破东湖,掳其人民畜产,西击月之,南并河套平原各国,尽夺蒙恬所取之地,侵入燕代分封疆土,北服阿尔泰山诸国,在北亚开创了一个“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的统一大帝国。冒顿用前半生就体验了反向商鞅立木,速通版秦庄襄王的质子岁月和浓缩型的秦王扫六合,从叶尼塞河到河套,从阿尔泰山到通辽,冒顿单于的威名无人不知,无人不畏惧,但草原之外有一个人不把单于放在眼里,他的名字叫刘邦。
汉高帝六年秋,冒顿单于包围马邑,逼降韩王信,加紧南侵的步伐。次年年初刘邦动员重兵北上,率先头部队连战连胜,打得韩王叛军和匈奴人抱头鼠窜。刘邦一看牛皮吹得上天的冒顿单于也不过如此,于是不顾谋士的苦谏,亲率骑兵深入追击,把步兵主力远远的抛在后头。殊不知先前吹弹可破的匈奴兵都是单于精心布置的陷阱,孤军深入的刘邦一头扎进了数十万大军的包围圈,被逼上白登山(今山西大同的马铺山)坚守。那年的严冬风雪凌厉,二三成的士兵被冻掉手指,整整7天七夜,大汉的开国皇帝被困在暴风雪山头上,几次突围失败后,粮草断绝,朝不保夕。
谋士陈平建议用金银财宝收买冒顿单于宠爱的阏氏,阏氏拿了钱以后真给办事。劝单于说,刘邦贵为天子,必有神明相助,您是匈奴的主人,就算杀了刘邦也轮不到您当皇帝,何必冒险拼个你死我活。这番话说到单于心里去了,再加上汉军援兵正在靠近,韩王的叛军难以信任,自己的士兵正在掉手指头,单于决定放刘邦下山与汉讲和。
此后汉以“公主”和亲匈奴,每年赠送大量的衣食酒肉,汉匈之间有了塑料兄弟情,也不怎么大打出手。刘邦去世后冒顿单于欺负惠帝、吕后孤儿寡母,竟写信给吕后说你刚死了夫君,我也是老光棍一条,咱俩凑合得了。吕后忍辱负重的回信,说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单于,那口气像极了我室友的前女友。熬死吕后和惠帝以后,冒顿单于竟然还健在,他又给文帝写信,凡尔赛的“敬问皇帝无恙”,自述已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今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总的来说,汉初的世界是两极世界,而且是匈攻汉守的两极格局,夹在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西域”就成了汉匈争夺的焦点。
两极格局
据《汉书》所记,西域共有36国,而冒顿单于宣称已兼并了3大国和其余26小国是不是已经吞并了整个西域呢?实际上这里存在一个很深的误解,西域这个词最早是匈奴人使用的,但匈奴“西域”与后来的汉“西域”是两个不同的地方,霍去病西征时,曾大破“匈奴西域数万人”,攻至祁连山而还,“匈奴西域王”曾归降汉朝。这两处“匈奴西域”所指的是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冒顿单于向文帝炫耀的兼并“西域”29国,所指的也是后来霍去病攻占的河西走廊地区,而汉讲河西走廊纳入版图后,进一步着手经营阳关玉门关以西的“汉西域”,这才是《汉书》所记的“西域36国”,相当于今新疆中亚的一部分。
由于乌孙等民族被匈奴击败后,从匈奴西域向西迁徙,来到汉西域,还叫原来的名字,两个西域的相同要素过多,使得很多后世学者更难以分清哪是哪。不过匈奴虽然没有吞并汉西域各国,但却将他们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史记》记载,单于只需派出一名使者,从伊犁河流域到伊朗高原,所有的沿线国家都要好吃好喝好招待,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文帝六年冒顿单于去世,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时期,汉王朝忙于内部的整合,匈奴则紧锣密鼓的消化西域,和匈奴的游牧经济不同,西域各国以农耕为主,单于设置僮仆都尉管辖西域,负责征收各国的赋税,获取西域的农产品、矿产、武器等资源。僮仆都尉的治所设在耕地集中的今库尔勒焉耆一带,僮仆都尉的“僮仆”是奴隶的意思,奴役属国加经济掠夺是不是有点殖民的意思了?当然也有学者猜测,匈奴设置的官职用匈奴语说不一定带有奴役的意思,是汉把它策略性的翻译为僮仆都尉,着重揭露匈奴统治罪恶的一面,而自己则设置西域都护去保护爱护之意,有意塑造汉匈的正反派形象,从而更好的为国际工作打开局面。
不仅以武力相要挟,匈奴人也懂得和亲手段。
除了设官征税外,匈奴还通过贵族女性出嫁与乌孙、康居、乌禅幕等西域国家和亲,从西域掠夺人口,调用兵员支持生产和战争,利用游牧的流动性发展商业贸易,获取大量的财富,许多西域国家都成为匈奴的附属国,其中楼兰、姑师两国是最锋利的爪牙,为匈奴侦察情报充当耳目,甚至出兵截击汉的使者。西域的考古研究发现,“早期铁器时代偏晚阶段,游牧文化在全疆进一步深入普及,基本看不到不同文化系统在新疆对峙的局面”,游牧文化一统西域正是匈奴势力范围的见证。总之从平城到玉门关,一幅横贯亚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以西以北的城邦和人民无不处于单于的奴役之下。
那么处于守势的大汉该怎样破局?
首先出场的是战略界的天花板贾谊。在文帝时代有关匈奴的情报并不准确,贾谊对匈奴人口兵力的估算全都错的离谱,但即便是如此,贾谊还是洞察到匈奴的内外危机,准确的预言了强大的匈奴将在内部矛盾和其他草原国家的打击下走向解体,而汉的战略动向应该是设置“三表五饵”,与单于争夺臣民,瓦解匈奴帝国。所谓“三表”,第一是言出必行,树立高度的信誉,第二是表现出对匈奴族人民的喜爱,第三是表现出对匈奴工艺技术的欣赏,以吸引匈奴人归汉。所谓“五饵”是舆服、美食、美女、豪宅和亲信待遇,保证来了就不想走,让匈奴人争相奔赴大汉,“犹弱子之慕慈母”,“犹水之流下”,让单于“无臣之使,无民之守”,最终也只能来投奔人类灯塔国——大汉王朝。
第二个出场的是张骞计划,贾谊的本意是匈奴已经病了,愿病魔早日战胜匈奴,可是汉武帝开了倍速播放以后,没有病魔创造病魔也要上。建元三年(前138)联盟月氏夹击匈奴的张骞计划开始。由于万恶的信息差,张骞计划如果抛开天时地利人和不谈,还是有那么一点靠谱的,可是有三点小瑕疵。
第一:有实力与匈奴一战的潜在盟友是刘邦时代的月氏,张骞来的稍微有点晚。
第二:张骞出发时自己也不知道月氏在哪。
第三:张骞代表团的运气欠佳,刚一出门就被匈奴给抓了,单于亲自问被抓的张骞有何贵干?忠厚耿直的张骞实话实说,我要去月氏谈一谈集体安全合作,单于被他给气乐了,说我还想去跟大汉后花园的南越国谈一谈安全合作,你们放我去吗?
于是张骞一行人被扣押了10多年,等逃出来的时候沧海桑田,汉匈战争已经全面爆发,而西迁后的月氏又被被匈奴追着揍的乌孙追着揍,再次西迁已经润到了两河流域,等张骞再不远万里的跋涉到月氏说要夹击匈奴,你这等于是2022年上乌克兰找苏联老大哥援助一艘航空母舰,活该你一块勋章都捞不着。
当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卫青、霍去病的天花板级操作,介绍他们的视频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不再赘述。匈奴在正面决战中“失我焉支山”,“失我祁连山”以后更加努力的割西域的韭菜。张骞计划虽然计划内的目标一个没实现,但经过一趟实地考察,万恶的信息差再也骗不了他。
有了张骞这个活力图,汉廷终于看穿了西域大棋盘上的关键点——乌孙。
那是一个地大人多,兵力强盛,扼守大陆十字路口,号召力广泛的强国,得乌孙者得西域。元鼎二年,张骞再次踏上出使之路,希望联盟乌孙彻底消灭匈奴。在两极格局下,汉朝所有的国际关系归根结底都是汉匈关系。按照武帝和张骞的设想,汉匈接壤部分战线过长,千里布防等于千里不防,自然对过定居生活的大汉不利,不如使乌桓人充实东北五郡,邀乌孙人回到河西四郡,断匈奴左右臂,汉军集中在中路突破,这样便掌握了主动权。
张骞来到乌孙后慷慨陈词,想想可恨的匈奴人,占领你们的家乡,奴役你们的人民,如今大汉替你们赶走了仇人,收复了故土,回家吧,团结起来到明天,一起把匈奴消灭干净,和平的阳光将照遍全球。可乌孙人听罢表示还是算了,太累了,你大汉清高你了不起,等匈奴人打回来,我们可就BBQ了。
乌孙人的软骨病代表了西域各国普遍的畏匈心态,汉武帝认为有必要让他们明白匈奴人能灭你乌孙,我大汉更加可以,于是才有了我们上期讲的发重兵大宛种虽远必诛,秀肌肉乌孙国接受和亲的故事。
和亲乌孙得西域
她是第一位和亲乌孙的公主,“细君公主”,汉派出和亲的所谓“公主”都不是天子的至亲骨肉,细君公主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已经算是高规格了,要不是因为江都王获罪自杀,乌孙王还高攀不上呢,而乌孙的算盘是在两极格局里走中间路线,娶一个来自汉的右夫人,一个来自匈奴的左夫人,两边讨好保持中立,外交的思路是不错,但内部的麻烦大了。
细君公主嫁的是已经年迈的猎骄靡,乌孙人把国王叫做“昆弥”,当过“昆弥”的名字后面都带个靡字,猎骄靡的太子死得早,临走前把自己的儿子军须靡(类似于朱允炆皇太孙)给安排明白了,说好让军须靡接猎骄靡的班,而太子的弟弟大禄(军须靡叔叔)还以为该轮到自己了,希望落空后天天想着要靖难。猎骄靡“年老国分,不能专制”,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给军须靡分了1万骑,让他另立门户,免得祖孙俩被大禄一网打尽。细君公主也不跟猎骄靡住在一起,财大气粗的公主自己建造了一座汉室宫殿,一年只跟猎骄靡见几次面,夫妻俩语言不通,习惯不和,年纪悬殊,真挺没劲的。
在严重的内政危机下,猎骄靡决定让公主改嫁自己的孙子,让强汉给军须靡背书,为权力交接保驾护航。作为刚来乌孙的汉人,细君公主一听就翻脸,当即上奏汉武帝表示,我以为乌孙昆弥身为大国之君必有高论,不想竟出此粗鄙之语。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汉武帝批复国家需要你入乡随俗,毕竟汉需要的不只是联姻,而是将来扶持一个汉公主所生的昆弥,对于儿子都已经能靖难的老昆弥来说,再生小儿子显然是有些强人所难。接下来细君公主嫁给了年富力强的军须靡,军须靡成功上位,两人育有一个女儿,而按照惯例军须靡同时还有一位匈奴夫人,他们俩生了儿子名叫“泥弥”,这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天汉元年(前100)细君公主去世,接替他的是和亲界的天花板——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的身世和细君相似,他是当年发动七国之乱失败被杀的楚王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不久,军须靡就“不豫”了。他和匈奴夫人的儿子“泥弥”还是个小孩,临终之际,军须靡只好传位于他的堂弟翁归靡。翁归靡的父亲就是当年老想靖难的坏叔叔大禄,军须靡不计前嫌的条件是等尼弥长大后,翁归靡需传位给他,把国家还给军须靡的后人。就这样军须靡的权力和妻子就全都交给翁归靡继承了,翁归靡可能是身材魁梧,有个别称叫“肥王”。解忧公主和肥王育有三子二女。
这5个孩子个个都有出息,要不怎么说得乌孙者得西域呢?
乌孙在当地的资源太好了,解忧公主的二儿子万年深得莎车国国王的喜爱,公主送万年到汉学习深造期间,莎车国王去世了,由于自己没有儿子,临终的国王点名要万年去莎车当国王。公主的大女儿弟史,也在长安学习三年,成了龟兹国王绛宾的王后,绛宾,弟史曾一起到长安去朝见天子,宣帝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封弟史为公主,相当于弟史同时代表汉与乌孙跟龟兹和亲了,绛宾舍不得走,愣是在长安蹭了一年饭,这还不过瘾,回国之后全盘汉化,建立了汉室的宫殿和礼仪制度,他的儿子新国王则自称是汉之外孙。解忧公主的小儿子当了乌孙大将,小女儿嫁了乌孙将军,西域曾经是匈奴的后花园,汉先是撬开了乌孙这个支点,又搞得裙带关系,遍地开花,匈奴的门罗主义者坐不住了。
世界大战
很明显汉与乌孙裙带关系的每条线都在解忧公主这里交汇,公主成了匈奴的眼中钉。
汉武帝逝世后,昭帝元平元年,匈奴联合车师等仆从国入侵乌孙,攻其边境重镇掠夺人口,要逼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扯断汉与西域间的纽带。100多年来乌孙人丧师辱国一苟再苟,但苟且偷安的幻想还是破灭。肥王和公主联名上书汉昭帝求援,表示乌孙愿以举国之力一战与汉共灭匈奴,贾谊等待了百年的时机,张骞耗费一生心血的联盟终于就要实现了。但是由于昭弟当年就大病离世,权力交接又经历了海昏侯的波折,直到宣帝本使二年自《轮台罪己诏》后保持休养生息的大汉才重启了一次战争机器。
这一战关东精锐之士,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15万人全面动员,第二年汉以五将军分率十五万大军,从西河、张掖、云中、酒泉、五原同时出击,各出塞2000余里,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在匈奴全线后退的同时,肥王亲率5万骑兵从西域出击,直捣右谷蠡王庭,把留在后方的单于叔嫂、公主等一家老小全部擒获,俘虏39,000人,缴获牛驴、骆驼5万余匹,羊60余万头。匈奴单于率主力报复乌孙,想要夺回臣民的畜产,但回师途中遭遇极端的风雪,人畜冻死十之八九,趁此机会西域的乌孙,东北的乌桓,乃至贝加尔湖畔早就臣服匈奴的丁零都乘机而动,共击匈奴,一统北亚的匈奴大帝国解体,这是汉匈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也是公元前的一场世界大战。
“匈奴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遭受致命打击的匈奴再也当不起两极世界的一极,“殖民”体系迅速被拆解,西域诸国群起而倒向大汉。战后7年汉宣帝派郑吉发西域盟国的联军攻破车师,接管了西域交通的南线。神爵二年,汉又命郑吉控制了西域道路的北线,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匈奴势力从此退出西域,撤销了僮仆都尉机构。,从此“单于称藩臣,西域服从,其土地,山川,王侯,户数,道里远近”全部向长安上报,“汉之号令斑西域矣”,两极世界便变成了单极世界。
斩首行动
在这胜利的时刻,总会有些意外,事情哪有这么一帆风顺。
新的国际危机出现在乌孙,解忧公主和肥王的5个子女,我们刚刚介绍了4位都是身居险要,他的大儿子元贵靡更不得了,是汉乌联合培养的接班人。元康二年,肥王上书要立元贵靡为储君,送马骡各一千匹为聘礼,请汉再派公主与元贵靡联姻,世世代代永结盟好。汉宣帝决定把解忧公主的侄女相夫嫁给解忧公主的儿子,亲上作亲,顺利的话,以后的乌孙统治者就是3/4的汉人,汉对这次和亲寄予厚望,给相夫配套了上百人的属官侍从,甚至还考虑到公主和昆弥缺乏精神交流,只能夸服聊天的难题,专门给相夫做了乌孙语的培训。为了让汉乌亲如一家,双方在小两口身上砸了无数的资源,乌孙派出300多人的使团前来迎亲,汉在上林苑举办了一场国际大联欢,包括匈奴使者和各国访问元首在内的外宾,都到现场观礼祝贺。汉宣帝亲自出席这次和平的盛会,为相夫公主送行。
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不出意外肯定是出意外了。列位看官还记不记得肥王是怎么上位的?
是他哥军须靡把位子传给他的,当时还约定了条件,将来传位给他哥军须靡的儿子泥弥。如今肥王想让自己的儿子元贵靡接班,背弃了对先王的承诺,许多国内贵族是不服的,只是念在击败匈奴的肥王在上面压着,暂时还不敢造次,之所以急于让元贵靡与汉联姻,很可能是肥王,为了让强汉给元贵靡站台,在自己死后保证交接的顺利。然而就是这么突然,正当汉乌和亲使团保护相夫公主抵达敦煌时,一个重磅消息传来,肥王撒手人寰,权贵们遵守军须靡之约,拥立泥靡为新的昆弥,汉使团在边境停下了脚步,我们的公主要做昆弥夫人,而且昆弥是谁十分重要,乌孙抬出一个匈奴夫人生育的昆弥,汉不能答应,决定收回公主,放弃和亲。双方本来亲热的关系急转直下,在几乎凝固的紧张气氛下,解忧公主出来破冰,久居乌孙的他表示我可以做昆弥夫人,而且昆弥是谁不重要,不就是前夫的儿子吗?我嫁他就是了。
解忧公主和泥靡生有一个儿子鸱靡,但是泥靡他一件拟人的事也不干,对夫人不知道恩爱,对政务不知道忍耐,不仅和公主和汉的关系闹得很僵,就连国内支持过他的贵族都给得罪完了。乌孙人也给泥靡取了个别称叫“狂王”。
宣帝甘露元年,汉派使团到乌孙去。解忧公主一见到正副使就布置了一件大事,乌孙苦狂王久矣,咱们摆一桌鸿门宴,在酒席上把他给除了,乌孙人都得感谢咱。当时的汉室都武德充沛,毕竟在两极格局时,上一秒还在谈判桌上斗三寸不烂之舌,下一秒就和匈奴使者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都是常规操作,正副使都表示刺杀这件小事不在话下,然后他们就光速打脸了。鸿门宴上他们出手了,把狂王伤的不轻,而且还没杀死,简直是最差的结果。狂王夺路而逃,他的儿子率兵复仇,把公主和使团包围在一座小城里,好悬念没把在乌孙的汉人给杀光了,幸亏西域都护郑吉,就近发盟国军队极速赶到,救下了公主等人。
斩首行动失败后,肥王和匈奴夫人的儿子乌就屠振臂一呼,宣称汉使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娘家匈奴人的救兵马上就到,识相的都跟着我干,大量的部众都归附乌就屠,西域又走到了战争的边缘。
为了缓和局势,汉庭再次派使团到乌孙,强调犯事的都是临时工,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为表诚意天子特别送来医药为狂王治疗,又下令把凶手逮捕回长安问斩,还专门派了长史张翁调查案件的真相,看看幕后到底有没有主谋,千方百计的安抚乌孙人的情绪,副使季都和长史张翁都是老实人,一个尽心尽力的给狂王治伤,狂王满意的派骑兵把季都礼送回国。另一个认准了解忧公主是幕后的真凶,竟然揪着公主的头发大声喝骂,刑讯逼供。这俩冤大头回国后,张翁竟敢对英雄的公主如此放肆,直接处死。季都,你不知道狂王论罪当死吗?你有机会贴身给狂王治疗,你不会补一刀吗?你怕不是收了狂王的好处,下蚕室施以宫刑。
从张翁和季都的下场来看,我们有理由推测,刺杀狂王根本不是什么临时工的个人行为,解忧公主八成是提前打了招呼,得到了宣帝的点头,可刺杀的失败使得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又没把见机行事的意思向张翁和季都传达清楚。
意外的是汉庭缓和局势的一系列努力,很快就随着狂王的暴毙而终止,大汉转而出兵征讨乌孙,战争一触即发。
是谁在敏感时刻杀了狂妄,这场战争又是什么结果呢?
乌孙分治
原来负伤逃亡的“狂王”众叛亲离,实际上没有多少追随者,当时乌孙实力最强的首领是宣称娘家人马上来帮场子的乌就屠,汉刚刚和狂王缓和了关系,乌就屠就发动偷袭,杀死狂王,自立为昆弥,乌孙被亲匈派掌握了政权,虽然当时的匈奴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干涉乌孙,但作为西域第一大国,乌孙走向“亲匈”也是很危险的,必须掐灭这个复活游牧大帝国的火苗。
很快汉命护羌校尉发兵15,000人出敦煌,准备武力消灭乌就屠。趁着汉军行军的功夫,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站了出来,去往乌就屠的营地劝降。要不怎么说解忧公主是核心界的天花板,它可不是一个单纯的吉祥物,而是以乌孙为支点,在西域各国一直保持着外交存在。冯嫽经常作为公主的特使,带着皇帝的信物——节四处活动,她办事公正,赏赐慷慨,在各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国际社会都尊称一声冯夫人。冯夫人在乌孙嫁了一位大将,而这位将军和乌就屠是铁哥们,有了这层关系,在汉军开赴战场的间隙之间,都护郑吉和冯夫人商量,既然大汉是来保护,而不是征服西域的,何不再为和平尽最后的努力。于是冯夫人置生死于度外,亲自穿越前线面见无咎徒,晓以利害动之以情。乌就屠也没有充分的信心对抗汉军,表示愿意服从朝廷,只是想得到一个小小的封号。
实际上解忧公主、郑吉、冯夫人等等,所有扎根西域数十年的外交家们都清楚,乌孙长期动荡的根本原因是汉匈矛盾,虽然匈奴最终被汉击败了,但两国上百年的和亲,拉帮结派和斗争,已经深深的割裂了乌孙部族。既然亲汉势力和亲匈势力不愿意共同生活,还不如分家单过,反而能避免很多的冲突,战争本就是瞬息万变的未知数。很多名将把谈判期间当做是最好的进攻时期,何曾珍惜过使者的性命,只是这一次谈判的进展传到军中,破羌将军下令暂停行动,箭在弦上的大军驻留边境,默默等待着和谈的结果。
冯夫人带着乌孙的消息奔赴长安,汉宣帝亲自和冯夫人详谈安定西域的战略,最终宣帝任命冯夫人为全权大使,乘锦车迟节赶往乌孙宣旨,册封肥王和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封肥王和匈奴夫人之子乌就屠为小昆弥,分别赐予昆弥印授,他们同为合法的乌孙君主。
两国的将士等来了和平。破羌将军领兵撤退,汉又为大小昆弥划定了土地疆界和臣民归属,大昆弥领6万多户,小昆弥领4万多户。昆弥分治以后,虽然不时仍有权力争斗,但乌孙与汉的关系始终保持了和睦友好的基调。汉哀帝时,匈奴单于与乌孙大昆弥同来朝见天子,这对汉庭来说是巨大的荣光。直到王莽新朝,大小昆弥仍在遣使朝贡。
虽然班固修汉书时,对乌孙分治的举措评价并不高,但和后世对比来看,西汉的乌孙政策已经是相当成功的典范。
划分乌孙疆界后不久,解忧公主的两个儿子元贵靡、鸱靡生病而死,老年丧子的公主也已年近70,她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乡,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回到大汉,葬在故乡的土地上。宣帝对扎根西域整整50年,一面纵横捭阖,一面生儿育女的公主怜悯之至,以最高礼遇迎接公主还乡。
甘露三年,解忧公主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启程回家。
1990年考古学者在敦煌悬泉置遗址挖出了几根2000多年前的竹简,上面清晰的系着御史大夫令沿途驿站接力为公主提供车马、饮食、住宿,见证了解忧公主归来的旅程。她一出生就无辜的成了戴罪之身,虽有公主之名,但整整50年饱尝的都是风沙、艰辛、屈辱、阴谋和鲜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年,才终于享受到一位公主应有的生活和礼遇,也终于回到了他倾尽一生所保护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