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陵在哪里(禹州市各乡镇名字的由来)
禹州,据说是夏禹的始封地,所以以“禹”为名。
前221年,置颍川郡,郡治阳翟。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置州,因钩台名钧州。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
颍川街道
因街道毗邻颍水得名。
夏都街道
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都于此得名。
韩城街道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曾在此建都而得名。
钧台街道
因辖区有古钧台得名,当年夏启把庆祝建国的地方叫做钧台。
褚河街道
因褚姓居此得名。
明代是禹州通往许州之间的一个邮递铺,称褚河铺,简称褚河。
火龙镇
村中原有一座火龙庙,村以庙名。
清同治年间村民围村筑寨,称多福寨。后寨毁,复称火龙。
顺店镇
明末清初,许昌至洛阳的交通要道穿街而过,因道路顺畅,街上店铺多而得名。
方山镇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建村。南有方山,村以山名。
神垕镇
明永乐二年(1404 年),周定王朱橚在此获驺虞,认为获此兽乃神佑,取皇天“后土”意,改大刘山为神垕山,山下村亦名神垕。
明隆庆初,因避明穆宗朱载垕讳,改名神后。清代复名神垕。
神垕镇自北宋一直以出产瓷器闻名于世。因禹县古代名钧州,所产的瓷器名“钧瓷”。
鸿畅镇
宋代叫洪长村。元代为红畅都,明代改红畅镇。
清乾隆年间,山西巨商富贾47家来此经营丝绸、钱庄、当铺,生意兴隆,取“鸿大畅流”意,改村名为鸿畅。
梁北镇
明初山西省洪洞县人移居迁此,分住在神庙沟嘴两侧,沟嘴处有一石桥(梁),住在桥北的取村名为梁北。
古城镇
古为雍氏城、雍梁城,传为轩辕帝臣雍父封地。
三国时魏臣司马懿曾屯兵于此,故称司马古城。唐末此处建有显庆寺,又称古城寺,简称古城。
无梁镇
明代天官神话传说中马文生在此建无栋梁庙宇一座, 称无梁庙,村以庙名。
文殊镇
金代在文殊寺旁建村,有店铺,取名文殊店,简称文殊。
鸠山镇
镇有鸠山,1957年因治理荒山而闻名全国,故取名为鸠山镇。
范坡镇
明末,范姓在坡地上建村,取名范坡。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筑寨,又名范坡寨。
郭连镇
濂河穿村而过,始名郭濂。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筑寨,引濂河水入寨濠,后演称郭连。
朱阁镇
明初朱姓建村,村东有一白衣阁,得名朱阁。
浅井镇
镇中有一口浅水泉井,取名浅井,镇以井名。
方岗镇
明代,方孝儒不肯为燕王起草登基诏书,遭灭十族之祸,其后人逃此定居,在岗上建村,取名方家岗。
后方家三支分居三处,叫东庄、南寨、北寨,统称方岗。
花石镇
古名花池头。清康熙年间,在街南深沟上建一石桥,桥砌有一块花石头,村得名花石头,简称花石。
张得镇
原名韩里,汉代因张良先祖五世为韩相,改名张得,明代易名彰德店。
清咸丰七年(1857年)筑寨,名中和寨。又名张得镇,1948 年后称张得。
苌庄镇
春秋时,周敬王大夫苌弘居此处,建村后取名苌弘街,后称为苌庄。
小吕镇
《禹州志》载:吕不韦故里在城南大吕镇。
吕氏一家族后裔东迁 3 里建村,称小吕。
磨街乡
相传以前附近山上产优质砂石、锻制石磨、石碾而驰名远近,往来购买者甚多,形成街市,始名磨山街,后简称磨街。
山货回族乡
据史志记载:古时,此地为“北宋时山货下船处”,原名为山货厂,后简称山货。